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陈小朵 | 恒持此志 逆旅含香——我的“梅花使命”
★
编者按
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创立于1983年,以“梅花香自苦寒来”为寓意,旨在推动舞台艺术的中心——演员表演艺术的发展,鼓励中青年演员的迅速成长。40年来,梅花奖已举办31届,共评出京剧、昆曲等65个戏曲剧种和话剧、歌剧、音乐剧、舞剧等门类,涵盖包括台湾省在内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建设兵团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获奖演员726名,让人们看到了40年来戏剧舞台上的人才辈出!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文艺事业进一步大发展和大繁荣,我刊特为纪念“梅花奖”创办40周年开辟专栏,旨在探讨40年来我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成就和经验。希望在表演艺术家和理论评论家的联合把脉下,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继往开来,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中国戏剧发展谱写新的辉煌!
陈小朵
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
中国歌剧舞剧院首席女高音歌唱家
国家一级演员
收到《中国戏剧》杂志关于“中国戏剧梅花奖创办40周年”纪念的约稿邀请,才倏忽意识到:从2013年获奖后,“中国戏剧家协会”“梅花奖艺术团”,这两个亲人般的名字,竟然与我的职业生涯相伴10年之久了……
我的梅花奖,来之不易。它与我以往参加的任何奖项的评审标准都不同——梅花奖考量的是演员演唱、表演、人物塑造、剧目审美、团队组织协调以及高压之下的控场力等素养的综合呈现。2011年,因为剧目选择失误等原因,我在终评演出伤心落榜、铩羽而归。回京后,自觉实在无颜面对举团陪我争梅的巨大付出,我难过到一个星期都没迈出过房门,在互联网上一遍遍刷着25届获奖者们的新闻,看着他们一个个春风拂面、含笑手捧“梅花盘”。待细细品读过他们艺术路上的求索故事后,更让我觉得用“梅花”这个意象,来比照戏剧演员们是真准确、真妙啊,有哪一个梅花封印的演员不曾受万般磨砺?不经逆风修行,怎能迎来今日的含香绽放?
经过这一个星期的蛰居沉思之后,我鼓起勇气逐一拨通了专家们的电话。向他们请教,与他们复盘我尚需改进之处,没想到素昧平生的专家老师们不遗余力地指点和温暖地鼓励,不仅让我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在表演细腻度上与其他剧种演员们的差距、意识到剧目选择的失误所在,且与老师们交流后那如沐春风般的感受,更激发了我对剧协、对梅花奖背后团队的向往,也令我重启信心与意志,向梅花奖再度冲刺。
歌剧《青春之歌》
经过一年多的反复打磨、多方请教,我终于以歌剧《青春之歌》林道静一角,于2013年在成都收获了第26届梅花奖。
陈小朵获得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虽然拿奖颇为波折,彼时却并不能深谙梅花奖对我艺术生命的深意。只是懵懵懂懂地知道,“梅花奖”是一朵闪耀在所有戏剧人眼中的光,既为戏剧人,必当逐光而行。
直到今天我依然记得,在那次获奖者座谈会上,时任中国剧协驻会副主席的季国平老师在总结发言中语重心长地嘱咐获奖者:“今天你们获奖以后,会发现梅花奖将给演员带来很不一样的提升,会大幅地增强你们在舞台上的自信心,也将使你们的表演艺术进入一个新的境界。但我们更殷切的期望是——你们应该有一种使命感,通过你们这些发光的演员们,能给你们的剧种、给你们各自的领域带来新的改变与活力。”
这席话像是一下子击中了我,让我从得奖的欢欣激动中转入沉思:得奖显然不是艺术求索的落点,而是增强了信心、明确了方向后的又一次远航。
那么,什么又是我可以为中国歌剧带来的改变呢?我该如何达成我的“梅花使命”呢?
作品,还是作品。
艺术家能回馈社会与领域的、能真正实现其志业与时代对话的,唯有作品。
摘梅后,当时我们剧院的林文增院长问:“你想要什么奖励?”我脱口而出:“让我做一部歌剧吧!”
我所耕耘的中国歌剧领域,曾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创造过以“一白一黑、一江一湖”为代表的高峰盛景,映照着中国人不同时代下最真实的精神世界、理想和追求,并一路伴随新中国的建设,近年虽然数量上“井喷”,却在主题、样式上鲜少更新迭代,有与当代城市生活渐行渐远之感。
所以,选择一个让当代观众一听到,便心生向往的主题和人物,还要能呈现出我们这一代歌剧人的戏剧审美和思考,并且好看、好听、既有思想深度又值得回味的歌剧是我所期待的,更要在这部作品中书写出的、属于我的——“梅花使命”的首份答卷。
歌剧《林徽因》
我深信,打动人心的艺术作品之底层逻辑如若浓缩、凝练到极致,一定是真诚二字:真诚地面对你的创作冲动,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扰;真诚地感受生活、感受周遭人们的所思、所爱、所想、所惑。
我忆起从小盘桓在心底的那个倩影:新中国第一代爱国知识分子、第一位女建筑家、国徽的设计者林徽因先生。她一生对祖国、对事业、对艺术、对美的拳拳之心,还有她对当代青年广泛的影响力,她对历史古建发自内心的珍爱,那种高度的文化自觉性,与今天的时代精神不是高度吻合吗?她的人生虽不跌宕,但她的一身诗意、她在每个重要节点下的选择,都充满着让人探究的吸引力,太适合用歌剧、用咏叹来展示了。我的题材建议取得了我的剧院——中国歌剧舞剧院和总导演田沁鑫、作曲家金培达老师等大艺术家们的认可和参与加持,并于2017年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在宣传文案里,我们这样描述创作初心:“我们追求的,不是上一个世纪的旷世遗音,而是这一个时代的心灵共鸣。”
《林》剧现代、时尚的样式,不失歌剧厚重气质的音乐、深邃的戏剧内涵、动人的人文主义精神,让《林》剧一路备受欢迎、关注。2017年5月的首演,三场演出票被一抢而空,之后还创下了多次百万票房的业绩。《人民日报》刊登剧评称:“歌剧《林徽因》给我们展现了一种在中国戏剧舞台上少见的悲剧崇高美,这种美,让人沉静,更给人以力量,给人以启发。”2019年初,我们更是把歌剧《林徽因》送到了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的舞台上,赢得了海外观众长时间热烈的起立鼓掌和当地戏剧专家们的高度评价:我们看到了中国歌剧新的未来!
红色音乐剧《花儿与号手》
《林》剧的成绩,更让我感受到“梅花使命”赋予我的能量。有了这样的信念加持,在我后来的作品中,如2018年首演的,以红军长征过六盘山为背景创作的红色音乐剧《花儿与号手》中(王晓鹰导演,温中甲、刘闻作曲,此剧于2022年摘得“文华”大奖,是唯一入围的原创音乐剧),我扮演的回族少女花儿,她的心怀大爱、她的倔强、她的热血、她在受到革命热情感召之后,同真正的共产党人一般,为了信念不惜牺牲生命……这一切,我都能从心灵深处理解、共情,并在歌声、表演里真诚地呈现出来。再如2022年6月首演,向党的二十大献礼、歌颂深圳后改革时代创新精神的歌剧《先行者》。我在剧中扮演女主角凌嘉嘉,她是改革者身后无声奉献的家人们的缩影,我懂得她的善良、温煦、默默奉献是改革事业不可或缺的后盾。还比如,为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80周年,于2022年7月31日在北京公演的,反映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歌剧《唱响南泥湾》。这一步步走来的进步与提升,都有梅花奖予我的滋养。
歌剧《先行者》
歌剧《唱响南泥湾》
2020年,怀揣着从理论层面探索中国歌剧新样式的使命感,我再次进入中国音乐学院攻读博士,3年求学间,无论是博士中期音乐会还是毕业季作品——我的《她有多少面》有中国剧协的助力,由我制作的首部原创心理歌剧《Yu》都有中国剧协的助力,剧协的同志总会像家人、师长般关注我的新作品,每一次都出席支持。
由陈小朵策划并制作的心理歌剧《Yu》
这10年间,作为文艺志愿者,我随中国剧协梅花奖艺术团走过祖国的山山水水、角角落落,早已和剧协组联部的历任领导、工作人员相处得如同亲朋好友。他们为艺术家搭建的平台,让大家觉得温暖和煦、融洽舒展、充满凝聚力。
与梅花奖艺术团下基层于新疆乌鲁木齐
与梅花奖艺术团于文昌航空航天发射基地
梅花奖艺术团里各个剧种、各个领域的大艺术家云集,在这个圈子里“往来皆翘楚,谈笑有鸿儒”,于兰、柳萍、史佳花、龙红、刘晓翠、杨凤一、茅威涛这样顶尖的戏曲、戏剧艺术家们如亲切的家姐,还有优秀的同行姐妹兄弟如单雯、何云、杨霞云、王斑、杜欢、凌珂等,在一次次的“送欢乐 下基层”演出中,大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每次的相逢都是绝佳的学习、交流、艺术升华的机会,艺术家师友们时常对我进行“手、眼、身、法、步”“声、情、字、味、养”等细节的指点,与他们交流、过从愈多,越让我看到戏曲表演艺术将演员身体的每一部分作为表演的工具,进行充分、系统训练的作用和妙处,以及平衡的、立体的表现力带来的表演魅力。让我益发意识到:戏曲是中国歌剧人最珍贵的人文蓄水池。
与梅花奖艺术团下基层于吴中
与梅花奖艺术团下基层于西藏林芝
韶光似箭,我与剧协、梅花奖的缘分和情分也逐年迭深,历久弥坚。
2019年12月28日,文昌航天发射场文化活动中心座无虚席。中国文联、中国剧协梅花奖艺术团,带来“送欢乐 下基层——走进文昌航天发射场专场演出”。我在现场代表梅花奖艺术团,为中国航空航天集团以及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升空,压轴演唱了一首特别为本次下基层活动创作的高难度花腔歌曲《梦飞苍穹》。用最嘹亮灵动的花腔、最具穿透力的极限高音High E,为国之重器酣畅放歌,代表剧协大家庭献礼中国航空航天伟业,这首《梦飞苍穹》后来也成了我的代表作之一。
送欢乐下基层文昌发射中心演唱《梦飞苍穹》
2022年4月,由中宣部、人社部、中国文联举办的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评选,我作为剧协推举的代表之一,与其他43位来自各个文化领域的榜样人物共同获得“第五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荣誉称号。在颁奖仪式上,我还作为代表朗读倡议书。那一刻,真是作为戏剧人无比欣慰和自豪的时刻。
获得“第五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荣誉称号
2023年5月的羊城,第31届梅花奖颁奖典礼上,我带领着本届获奖的梅花奖演员一起登台,压轴演唱了主题曲《梅香四海》,歌词讴歌梅花奖象征的艺术家不断求索的品格,更赞美了新时代文艺工作者为民的精神,“经严寒,历酷暑……走城乡,下村寨,在戏台。火红为百姓,凌寒独自开……一生唯求索,只缘此生一爱”。我感受着身后这15朵“新梅花”的激动与欢欣,共享着他们的人生高光时刻……此刻流淌出的歌声,确是心灵的欢呼。
第31届梅花奖颁奖演唱《梅香四海》
感慨这40年,在700多位获奖艺术家的星辰光华映照下,“梅花奖”业已成为千千万万中国戏剧人志之所趋、心之所向。感恩“梅花奖”写入我生命,让我明白以自己所学所爱来关怀他人,奉献祖国与时代的意义和快乐。亦感叹于这朵“梅花”于我,决不仅是成绩单上金色的后缀、闪光的印章,它更像是我艺术使命之旌羽、人生逆旅中漂浮的清香。
★
本栏往期回顾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打开封面 | 汪人元 | 认识梁伟平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汪育殊 | 梅花香自苦寒来·我的追寻梅花之路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邵志庆 | 梅花绽放四十载,春色满园朵朵香——我与中国戏剧梅花奖的“半生缘”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冯咏梅 | 梅香馥郁韵悠长——我和中国戏剧梅花奖的故事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张培培 | 用热爱和敬仰,点亮属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那一朵梅花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翁国生 | 雪终输梅一段香——我的“梅花奖”故事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冯玉萍 | 不经一番寒彻骨 怎得梅花扑鼻香——庆祝中国戏剧梅花奖创立40周年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景雪变 | 肩负起新时代文艺的报春使命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林为林 | 傲骨冰雪暗香来——写在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周育德 | 说说我认识的几朵梅花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孟广禄 | 砥砺艺术初心,传承梅花精神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宋国锋 | 梅花激励40载 甘为剧坛效毕生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谢 涛 | 逐梦梨园 傲梅幽绽——我与中国戏剧梅花奖的故事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李树建 | 一个农村放牛娃的“梅花梦”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徐棻 | 梅花十二朵 迎春次第开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罗怀臻 | 更科学,更公正,更荣光——写在中国戏剧梅花奖创办40周年之际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季国平 | 重新认识梅花奖的深远意义和当代价值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王蕴明 | 凌霜傲雪报春晖——写在中国戏剧梅花奖创立40周年之际
责任编辑 郑少华
设计制作 孙竹 尹明钰
主管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 中国戏剧家协会